这样的大官竟然被吓得掉头就跑?谁能想到啊!
这位大人物,在建国初期就敢直接找周总理要官当,这样的胆子在当年可不多见。
这个有意思的故事,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。当时的人事安排确实挺让人头疼,特别是对那些资历老、人脉广的人该咋安排。有一个叫李仲公的人,就让周总理犯了难。
他可不是普通人,跟李大钊、陈独秀都是哥们,跟周总理也熟得很。更厉害的是,他还在民革混得不错。有了这些关系,这位老兄就真以为自己能当省主席了。
他真就这么想的,还直接杀到中南海西花厅去找周总理。一开口就说自己想当贵州省主席,理由是自己是贵州人,对家乡特别了解。
周总理这人多精明啊,也不直接说不行,就说要统筹考虑。可这位李仲公偏偏不上道,就坐那儿不走。这下可把周总理给难住了。
突然间,周总理想起一件事。他让人把贺龙找来,这一招可真绝了。贺龙一到,李仲公的脸色立马就变了。
贺龙这人可不是吃素的。当年在武汉的时候,李仲公想策反他投靠蒋介石,结果差点把自己给搭进去。这次贺龙就说了句:上次见面还是在武汉,你是怎么从唐生智那里走的?
想想看,这话里有多少故事。当年李仲公差点就被枪毙了,要不是有邓演达救他,早没命了。现在贺龙这么一说,他哪还敢坐着不走。
仔细想想,李仲公这人还挺有意思。他跟着李大钊去日本留过学,写过护国运动的文章,还当过黔军的参赞。后来在国民党里混得也不错,可惜总是站错队。
建国后,李仲公本来还想凭着自己的资历混个高官。谁知道一个旧账就把他给吓跑了。这事后来好像他还记仇,在特殊年代拿出两封信来整贺龙。
说到底,这就是个选择的问题。李仲公跟李大钊、陈独秀都是好朋友,起点不知道比多少人高。可惜啊,总是在关键时候选错了路。
这事让人想起一句老话:做人做事,关键时刻看选择。李仲公在每个重要时刻都选错了边,最后只能当个参事。到了晚年,因为那两封信的事,连参事的位子都保不住了。
这事儿啊,不光是个历史故事,更像是一面镜子。看看过去的人和事,想想现在的选择,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?
历史就是这样,总能让我们看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。李仲公这样的人物,从他的经历中,我们能学到什么?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好好想想。
权力这东西,可不是光靠关系就能拿到手的。李仲公最后混成那样,说到底还是因为总想站在历史的对立面上。你们觉得呢?